走进城区蕴园小区,环境优美、秩序井然、进出管理规范、居民悠然自得,一派和谐氛围。
看着眼前的一切,很难想象两年前的现在,蕴园小区却处于无人管理的境地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,在于小阳泉北社区结合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工作要求,以成立蕴园小区业主委员会为契机,发挥了党员示范引领作用,领导业委会交出一份令居民满意的答卷。
蕴园小区建于2005年,共96户200余名居民,其中党员100人,从建成以来一直由一会计函授学校代为管理。63岁的居民闫振杰说,2006年搬入小区时,这里环境优美、干净整洁,是他心目中的“理想家园”。
然而,这美好的一切却在2021年底被打破了。原来,会计函授学校搬离,之前的代管也随之消失。
房子老了、设施旧了、物业撤了,“理想家园”一下子成了“三无小区”。看着昔日热闹的小区变得杂乱无章,临近过年也没有了喜庆的氛围,小阳泉北社区一时间陷入了管理僵局。
如何让无物业老旧小区化蝶重生?如何发挥居民自我管理积极性?如何提升更多居民的幸福感?
就在小阳泉北社区积极寻求破题之法时,观望了一段时间的闫振杰坐不住了,第一个站了出来。
“作为一名共产党员、退役军人、退休干部,看着没有代管后,小区大门敞开,人们随意进出,院内无人打扫环境脏乱不堪,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。我们的小区不应该成了这个样子。”回忆起当时的心境,闫振杰说。
之后,闫振杰主动找到小阳泉北社区,表示愿意为小区自治出一份力。当时正值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始之初,社区党委对此高度重视,经过多次沟通,决定在蕴园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,由业主自己管理。通过组织发动,蕴园小区的退休干部、老党员、在职党员参与到小区的管理中,成为小区自治的带头人。
2021年5月7日,在小阳泉北社区党委的指导帮助下,蕴园小区召开首届业主大会,近87%的业主参与了投票和选举,依法产生了11名业主委员会成员,其中8名是党员,同时成立了业委会党支部,闫振杰当选为业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。
自此,党员占绝大多数的“红色业委会”成立了,蕴园小区在居民自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。
此后,针对蕴园小区存在的环境卫生差、人员车辆混乱、配套设施缺乏等问题,小阳泉北社区发挥党委核心作用,统筹居委会、业委会、物业公司、产权单位四方,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小区治理的新路径。
党建引领不仅是一句口号,更体现在为民服务的一件件实事上。
针对蕴园小区没有规范化物业管理的问题,业委会组织专人考察了全市由物业公司管理的较好的10多个小区,最终选择了一家成立了党支部的物业服务公司。
业委会聚焦居民多元化需求,采取“居民按需求点单、业主委员会按民意下单、物业服务企业按要求接单”的模式,为居民提供定制化、品质化服务。
今年上半年,业委会采取“线上征集+线下走访”的方式,开展物业服务满意度测评,居民满意率达90%以上,全部主动交纳物业费,小区管理从“无章”变为“有序”。
与此同时,小阳泉北社区党委充分激活了“红色细胞”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模范作用,为“红色业委会”发挥自治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撑。居民通过共同协商、决策、管理小区内的各项事务,拉近邻里关系,使老旧小区变成了和谐美丽小区,也为小区后续推动自治奠定了基础。
小区环境好了,居民笑容多了,业委会又将提升居民幸福感提上工作日程。业委会通过社区党委“穿针引线”,街道出资、产权单位提供场地、业委会党支部出人管理,打造党群服务驿站,设置协商议事厅、居民活动中心、矛盾调解室等八个功能区,每天定人定时定点为居民提供“家门口”服务,以“硬实力”不断增强居民自治共管的“主人翁”意识。
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管理,如今的蕴园小区院落整洁、芳草萋萋,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心情舒畅,大家像爱自己家一样爱护着院内的一砖一瓦、一草一木。
从热心业主到业委会成员,蕴园小区的业主们凝心聚力为小区治理贡献力量,探索出一套以党建引领的小区治理模式。(荆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