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市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开展以来,针对“村改社区”项目任务,市民政局深入调研,统筹部署,以固制度、促规范,建机制、促落实,强能力、促服务为目标,不断提升“村改社区”治理能力和水平,积极推动“村改社区”工作。郊区通过对“村改社区”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以实现“村改社区”向城市社区实质转型、平稳过渡,确保社区党建、管理和服务对原村民和外来居民全覆盖为目标,全面提升“村改社区”基层治理能力,三个“变”,不断显现“村改社区”带来的改制红利。
“旧貌”变“新颜”,硬件设施全面升级。“村改居”社区改制后严格按照社区“1+6+N”标准化建设要求,全面实施社区活动场所和公益性服务设施提档升级,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均达到500平米以上,社区内设立有党群服务中心、便民服务大厅、党员活动室、居民议事中心、文化活动中心等功能室,最大限度地把空间让渡给居民,使社区党员群众沟通有平台、活动有阵地。
“陌生”变“熟悉”,居民归属不断增强。原村委会的服务的只针对本村村民,对外来租住、买房入住的居民有很强的排外感。“村改居”后,随着服务职能的转变,社区服务实现全覆盖,极大的方便了社区居民,也提升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。因多个“村改居”社区为多村合并,居民之间存在难融合、少沟通等问题,通过党建带动群团、群团汇聚民心的手段,联合驻区单位、社区社会组织等群体,以社区文艺、自治、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,激活了基层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着力破解改制后人心不齐、难以融合等基层治理的难题,实现社区融合治理。
“管理”变“服务”,群众满意全面提升。改制后的社区服务大厅中设置了党建服务、劳动就业、民政服务、公共安全、计生卫生、社会保障等服务窗口,全面推行首问负责、一窗受理、全程代办、服务承诺等制定,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,切实保障“村改居”社区居民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基本公共服务。“村改居”社区立足居民实际需求,有效整合辖区优质资源,创新设计了“儿童之家”、社区社会组织培育、社区社会工作室建设、志愿服务进社区、居家养老等11种类型31个专业服务项目,通过项目运行,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,提升“村改居”社区治理与服务能力。